不管是顏料還是染料,它們的定義都是能夠給被著色的物質賦予人們需要的顏色的物質。因為它們本身具有特定的顏色,例如紅、黃、橙、藍、綠、紫、黑、白等顏色,正因為它們存在,才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我們通常說的三原色,即紅、黃、藍。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顏色,同時相加為黑色,黑白灰屬于無色系。色彩中顏料調配三原色混合色為黑色,而三原色作為光基材料中由于光的特殊屬性混合色為白色。
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少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少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白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
色光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各自對應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體的三原色是不同的。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根據托馬斯·楊和赫爾姆豪茲的研究結果。
這三種原色確定為紅、綠、藍(相當于顏料中的大紅、中綠、群青的色彩感覺)。電視屏幕就是由這紅、綠、藍三種發光的顏色小點組成的。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
染料與顏料的區別從定義上講,染料是能將纖維或其他基質染成一定顏色的有機化合物,染料主要用于織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們大多可溶于水,或通過一定的化學處理在染色時轉變成可溶狀態。有些染料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醇、油,可用于油蠟、塑料等物質的著色。
染料與顏料的區別很大,顏料是有色的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機溶劑的有機或無機有色化合物,但是并非所有的有色物都可作為有機顏料使用,有色物質要成為顏料,它們必須具備一下性能:
與染料相比,有機顏料在應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區別。染料的傳統用途是對紡織品進行染色,而顏料的傳統用途卻是對非紡織品(如油墨、油漆、涂料、塑料、橡膠等)進行著色。
這是因為染料對紡織品有親和力(或稱直接性),可以被纖維分子吸附、固著;而顏料對所有的著色對象均無親和力,主要靠樹脂、粘合劑等其他成膜物質與著色對象結合在一起。
顏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不溶于使用介質,所以始終以原來的晶體狀態存在,因此顏料自身的顏色就代表了它在底物中的顏色。
正是因為如此,顏料的晶體狀態對顏料而言十分重要,而染料的晶體狀態就沒有那么重要,或者說染料自身的晶體狀態與它的染色行為關系不密切。染料與顏料雖是不同的概念,但在特定情況下,它們又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