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化學儀器,外形細頸梨形平底,帶有磨口玻塞,頸上有標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是化學實驗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詳解一下。
第一步:檢漏
使用容量瓶前,先查驗磨口塞或塑料塞有沒有漏水,實際操作如下:
在容量瓶內倒入半瓶水,塞緊瓶塞。用右手食指按著塞子,另一只手五個手指頭托著容量瓶底,將瓶倒立2min,用干過濾紙片沿瓶口間隙處查驗看有無水滲出來。假如不漏水,將瓶直立,轉動瓶塞180°,塞緊,再倒立2min,假如仍不漏水則可使用。
第二步:清洗
檢測達標的容量瓶應清洗干凈。先用洗液洗,再用自來水清洗,最終用蒸餾水清洗干凈(直至內壁不掛水滴為清洗干凈)。
第三步:固體物質的溶解
把精確稱取好的固體溶質放到干凈的燒杯中,用少許溶劑溶解(假如放熱,要置放使其降溫到室內溫度)。在把水溶液轉移到容量瓶里,轉移時要用玻璃棒引流。具體方法是將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頸內壁上,特別注意不可以讓玻璃棒其它地方接觸容量瓶口,避免液體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第四步:淋洗
為保證溶質能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劑少量多次清洗燒杯,并把清洗水溶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里。轉移時要用玻璃棒引流。
第五步:定容
繼續向容量瓶內添加溶劑直至液體液面離標線大概1厘米左右時,應換用滴管謹慎滴加,最終使液體的彎月面與標線恰好相切。若加水超出刻度線,則需重新調配。
第六步:搖勻
蓋緊瓶塞,用倒轉和搖動的具體方法使瓶內的液體混合均勻。
靜置后假如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這是由于容量瓶內少量水溶液在瓶頸處潤濕所損耗,因而并不干擾所調配溶液的濃度,故不要在瓶內添水,不然,將使所調配的溶液濃度下降。
容量瓶不可以進行加熱。特別注意不可以用手握住瓶體;熱水溶液應冷至室內溫度后才可以注入容量瓶中,不然很有可能導致體積偏差。
不可以在容量瓶里進行溶質的溶解,應將溶質在燒杯中溶解后轉移到容量瓶里。
用以清洗燒杯的溶劑量不可以超出容量瓶的標線,如果超出,務必重新進行調配。
容量瓶只可以調配一定容量的水溶液,不過通常保留4位有效數字(如:250.0mL),不可以因水溶液超出或是沒達到刻度線而估算更改小數位后邊的數字,只可以重新配置,因而書寫水溶液體積的時候務必是XXX.0mL。
容量瓶用畢應盡快清洗干凈,塞上瓶塞,并在塞子與瓶口之間夾一根紙條,避免瓶塞與瓶口粘連。
容量瓶只可以用以調配水溶液,不可以長時間或長時間存儲水溶液,尤其是堿性溶液,會腐蝕玻璃使瓶塞粘住,打不開。
使用容量瓶前,先查驗,看容量瓶容積有沒有與所要求的相同。若調配見光易分解物質的水溶液,應選擇棕色容量瓶。